月牙多:后记

  

有很多朋友问我,是什么促使我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毕竟我当初的想法是做月牙多餐饮。我想,做这个平台的原因至少有四个:
  原因之一,我想为农民做点事。
  随着教育的普及,现在的农民的文化水平已经不像我的父辈们那么低了,但是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人鲜有几个愿意务农,甚至是喜欢务农的。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陪伴他们的是除草剂、化肥、农药、转基因农作物以及单一作物耕种,他们已经不知道传统农耕是何物了。

  在北京乘坐出租车的时候,我经常跟出租车司机交谈,他们大多是北京近郊的农民,还拥有农田。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家种植蔬菜和饲养生态猪,他们的回答不外乎从事农业收入低,如果从事生态农业,成本太高。如果你再问下去,你就会发现,如果能带来好的商业回报,农民们还是有意愿和热情去从事农业,当然包含生态农业。关键问题是,他们找不到,或者没有人提供给他好的解决方案,这包括帮助他们进行科学地种植、养殖、协助他们寻找销路、帮助他们降低成本。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熟知这部分群体,我很认同“掷出窗外”创办者吴恒同学说的一句话——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理应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我目前还在清华读书,我认为我更有义务和责任为这些农民们做些事情。
  清华经管学院的使命是“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我在社会上工作几年后再到清华读书,更能理解这几句话的内涵。我不敢把自己放在那么高的高度,但是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运用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影响那个群体,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想帮助他们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一种能让他们热爱农业并能获得更好回报的解决方案。我不是专家,但是我能帮他们找到专家,并促成他们的交流对话。
  因此,我们必须要创建一个新的体系,给予这些承担了重要角色的人应有的空间。
  原因之二:让诚实守信者受益,并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我们的初衷。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利,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应该有义务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我赞赏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所展示的浓浓的“人情”味道,现在的中国食品从业者,却是少了“人情”之味。我与农民交谈过,与种子的提供者交谈过,我也与菜市场的商贩以及将食物进行流转的物流提供商们交谈过,我也采访了不少餐厅。在人们对中国食品普遍抱有悲观情绪的现状中,我还是发现了很多希望,这些从业者中不乏有坚持信仰的人。

  我要建立一个平台,去发现挖掘并鼓励更多食品从业者捧起、坚守、分享他们优秀的价值观,并引导更多的从业者加入这个群体中来,一起呵护中国人的生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原因之三:我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应该是个观念问题。
  或许你认为我的想法有点“愚”,就如愚公移山,精神层面的作用永超技术层面。油条哥炸的油条成本高,但是他的生意好不好?相比其他油条的提供者,他获得了更高的商业回报。油条哥的事情被报道出来后,北京出现了很多“油条哥”,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景象,而且更坚信 “扬善”的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不敢保证能完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是每移一块石头,我们就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地前进了一步。如果愚公真的能移山,何不让我潇洒“愚”一回?
  原因之四:大家有权利知道我们盘子里的食物从哪儿来。
  你可以讲究吃,也可以不讲究吃,但是你一定要讲究食物的品质。想想吧,你端起一盘菜,看着它进入你的口中,并感受它进入你的胃,这应该是个享受的过程。可是一旦我们认识到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有不安全的潜在风险,这份食物吃起来将不再美味。
  不管你多仔细地清洗蔬菜,多认真地将水果的皮削去,你仍然对盘中的食物的品质感到担忧。
  所以,了解我们食物的提供者以及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是个在自然不过的事情。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构建一种体系使得食物从业者主动去披露这部分信息,这种公开的信息将会重拾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会引导行业的良性发展。
  原因之五:大众不了解什么是安全食品,从业者不了解相关食品安全法规。
  我在建立这个平台之时,做过一些调查。我让被调查者说出自己对安全食品和有机食品概念的理解,结果我发现大家的认识差别很大,而且很少有能系统地解读食品安全的。民众对安全食品的错误认识、一知半解是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恐慌的原因,这是不对的。另外大多数人对有机食品的认识是很模糊的,现在的有机食品的市场混乱导致不法商家屡屡欺骗消费者,同事也带来了民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所以我们对几种安全食品的定义做了解读,并倡导了深度有机观。
  陈巧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